紅毛港位於高雄市最南端的一個漁村,西南面臨台灣海峽,東北臨高雄港第二港口,為十八公尺深的深水碼頭,二港口原為高雄港內港潟湖,面積有五百多甲,;紅毛港庄由第一里的海澄里至第五里的海城全長約四公里,海汕一路到海汕五路的路寬最大為六米最小為四米,為一條道地的百年老路,街上每日清晨尚保留浴街叫的各式小販。

紅毛港開拓於明末天啟年間,至今有三百八十年歷史,相傳紅毛港先民由福建沿海每年冬季追捕烏魚而到此定居,紅毛港世代捕魚,早期也有少數務農,民間信仰盛行,廟寺眾多,自南而北有飛鳳寺(埔頭仔廟)、飛鳳宮(姓楊仔廟)、齊天宮(姓李仔廟)、朝鳳宮(姓洪仔廟)、朝天宮(姓蘇仔廟),其間朝鳳寺建於清光緒十六年(1890)是紅毛港最早建立的廟宇;除五大公廟外,尚有私人廟宇堂海眾廟(供奉海中撿回的骨骸)約有三十幾間,其中以保安堂供奉日本三十八號軍艦艦長大田實,及供奉日本軍艦最為特殊。

由於紅毛港為血緣聚落,住戶分佈以道路為中心,由中間的姓洪仔、姓李仔向兩側延伸,房屋櫛此排列,井然有序,基於沿海地區季風性風向,大部分民宅為被西朝東較多,以三間起或五間起之一條龍和三合院為主,常見結構有磚造、石造(咕咾石)、竹編造及木造。

民國五十六年,高雄港增闢二港口,將紅毛港規劃為第六貨櫃中心,即開始禁建至今,且準備將紅毛港全庄遷村至小港機場北面的牛稠埔。

因遷村而被禁建的紅毛港,意外的保留住高雄唯一五十年代的聚落風貌,但是未來紅毛港遷村實施後,台灣又將失去一片紅瓦厝的天空。

 

歷史沿革 聚落歷史記錄 人文故事
建築風格 地理位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