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毛港堰自清朝以來,就是有名的養殖區;高雄港開闢後,養殖業沒落。民國六十四年蝦苗業漸蓬勃發展,七十三年蝦業繁養殖協會成立,七十四年盛況時養殖場增至一百二十場,致有蝦仔街產生,今則較沒落,以草蝦、班節蝦、和白蝦苗為主,目前國內蝦苗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由紅毛港供應。
早期草蝦靠沿海捕撈,民國六十八年一隻草蝦母約十萬元,目前約三千八百元。由於沿海種蝦受工業污染影響,及病毒感染,已經不能培育,因此,蝦母均靠進口,其主要來源為東南亞之印尼、泰國。 草蝦自七十六年得白斑病毒後,即狀況不佳,因此現階應積極注重培養疫苗抗病毒。為使草蝦早熟,便於出售,業者將蝦隻剪掉一眼,如此,原需五個月才產卵者,四天即可完成,草蝦一次下卵約一百萬粒,三十六小時卵可艀化完成,二十天後可出售,在漁池放養四個月即變為成蝦,蝦母二至三天即產卵,且其終生產卵,直到死亡,草蝦供應量在紅毛港一年約六十四億元,一年繁殖成功率三十%,早期每隻蝦苗為一元,現今降為0.0五元,白蝦苗原為0.七元,今僅0.0三元。每一蝦池約可生產三百萬隻蝦苗,估價約二十萬元,所需水量約六十噸,溫度在攝氏三十度左右,鹹度在千分之三十左右。 斑節蝦的種蝦來自國內,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,目前農產品項目只有養殖業之蝦業可與外國競爭。像最近進口之白蝦,因病毒及水質污染,無法養殖。 養殖工作需二十四小時駐守及析魖悉心照顧,稍有疏忽,則血本無歸,蝦母下卵時,須在旁三天三夜,控制其溫度在攝氏三十三度,因此,蝦母繁殖是一種高利潤,但亦是高風險的行業。 |